中新社十堰8月17日电 题:“洋教头”杰克:拜师武当十余载 习武论道连中外
作者 胡传林 周容翼
盛夏时节,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玉虚宫前,武当三丰派第十六代武术传人杰克(Jake Lee Pinnick)正带领十几名学员聚精会神练习太极拳,一招一式,尽显武当功夫。
扎道士髻,留山羊胡,穿练功服,颇有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。如果不是金发碧眼、高鼻梁、白皮肤的外貌特征,远远望去很难把他与外国人联想到一起。
杰克,1990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小城基瓦尼,来中国习武已有12年,师从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武术传人袁师懋道长。如今,他不仅在武当山娶妻生子,还成了当地一武馆双语教学的“洋教头”。
清晨5点30分起床,6点至7点练习太极拳,8点30分到玉虚宫指导学员练习气功,下午指导学生们练习形意拳、八仙棍等,晚上打坐练功、吹洞箫、弹古琴,9点至11点上网与海外学员交流,推介武当功夫及中国传统文化……这就是杰克口中自在的生活。
让他下决心留在武当山的,还有这里的人和物,包括他的中国妻女以及道教文化。
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”杰克说,刚来武当山时,他对老子的思想名言并不十分理解。几年下来,通过不断学习武当功夫和反复诵读《道德经》,他慢慢发现,其实,老子思想与西方的有些思想还是非常吻合的,讲究的都是“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”。
杰克认为,武当道文化博大精深,通过练习武当功夫,以武会友,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直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十几年的学习和生活,杰克对武当山的山水及古建筑已十分熟悉,自觉担当起武当文化的宣传推广者,常有国外的习武爱好者慕名而来。他说,作为武当三丰派第十六代武术传人,推广武当功夫和武当文化是他责无旁贷的使命和责任。据不完全统计,杰克招收的“洋弟子”已超过500名,还有数千名海外学员跟他在网上学习。
杰克感叹,十几年间,武当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从当初的绿皮车到现在的高铁动车,从走汉十高速到直飞武当山机场,从徒步爬山到乘坐观光缆车……他说,近年来,随着武当文化广泛传播及交通路网不断完善,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选择来武当山休闲度假、体验文化、健康养生。
据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统计,武当山现有各类武馆20余所,每年约有40万海外人士前来武当山旅游观光。疫情前,每年约有8000名“洋弟子”在武当山拜师习武、问道。
除了“洋教头”身份,杰克还是武当山国际志愿者服务队队长。工作之余,他经常身着红马甲,主动为海外游客提供网上购票、旅游线路咨询、武当文化介绍等服务。
“武当山就是我的第二个家,对我来说像老家一样亲切。”对于今后的生活,杰克表示,中国有一句古诗词叫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,他希望和妻女定居武当山。未来在美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武馆,让更多的人学习武当武术,了解武当文化。(完)
中新社武汉8月16日电 (马芙蓉 杨岑 胡弘)武汉大学人民医院(湖北省人民医院)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,全球首颗健康研究领域专用遥感卫星——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”医学遥感卫星(珞珈四号01星)已进入立项研发阶段,预计2023年8月出厂、10月前发射。
据悉,该卫星设计载荷重约50公斤,装备可见光高光谱相机、紫外相机等,兼具高光谱、微光、紫外等多模式,将重点围绕中国、兼顾周边国家,探测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子,服务于传染病溯源、地方性疾病分析、健康长寿因子监测、灾后疫情防控、公共疾病传播与预防等领域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院长龚健雅介绍,在地球观测组织(GEO)定义的遥感服务社会的九大应用中,目前唯独缺失针对健康环境因子监测的专用遥感卫星。
今年4月,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、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,联合成立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”,将遥感与医学融合,研制全球首颗“遥感+健康”专用卫星。
龚健雅介绍,该卫星将研制多传感器载荷卫星平台,将针对影响人类健康的“水-土-气”环境要素探测设计载荷与选择波段,提升全球健康研究领域遥感监测能力;将把健康、人口和环境数据联系起来,开展医学遥感应用示范。
近年来,武汉大学研制了珞珈号系列遥感卫星,培养了具备卫星研制、测试、调度、接收、处理全链条能力的科研团队。2018年6月,由该校牵头研制的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——“珞珈一号”科学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,后续该校还将发射“珞珈二号01星”“珞珈三号01星”“珞珈三号02星”。(完)